
(2015年8月13日,香港) 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(下稱「協會」)今日發表其年度調查報告,涵蓋2014年內本港的展覽活動,結果令人甚為鼓舞。年內的參展商數目上升6.5%,同時,買家人數上升5.8%。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於商貿展覽旺季,即10月及11月份,香港的主要商業區雖然受到「佔領中環」運動影響,展覽活動仍如常運作,持續蓬勃發展。
根據101個展覽的回覆,參展商總數比2013年有6.5%的增長,達66,164家,香港、亞太區及中國內地的參展商數目均告全面上升。來自亞太區的參展商數目尤其錄得18% 的顯著增長,足證企業認同香港作為區內貿易及展覽樞紐的地位。
同期的訪客人次錄得1,945,993,按年增加5.8%,其中國際及亞太地區訪客分別躍升9.9% 及9.6%。
雖然去年於商貿展覽旺季,即10月及11月份,本港發生「佔領中環」運動,而本港其中一個主要展覽設施正正位於受影響地區,然而,憑藉場館的管理公司及其員工的努力,與各商貿展的主辦機構全力配合,所有商貿展得以順利舉行;而去年參展商及訪客人數均見顯著上升,可見在「佔領中環」運動期間,本港的展覽活動沒有受到影響。這正好證明香港的商貿展覽擁有穩固的基礎,而香港各方便的優勢能讓展覽業抵禦外來因素的影響,這亦是香港多年來得以保持「亞洲展覽之都」美譽的原因之一。
參展商尋求最佳的經濟效益,租用的展位凈面積輕微下調3.2%,總展位凈面積897,618 平方米,而展位租賃收入則微升1.8%。
協會會長簡志偉先生就調查結果指出:「去年,無論是參展商,還是訪客和展位租賃收入的數目持續前一年的上升趨勢,更有顯著升幅。環球經濟雖仍存有不明朗因素,調查結果清楚顯示,更多來自香港以外的參展商和訪客正積極參加香港商貿展,利用其獨特優勢來擴展商網,這引證了香港的商貿展是區內最理想的商貿平台。」
簡先生續說:「這一切對香港的展覽業來說當然很鼓舞,亦重申展覽業是香港的重要產業。協會將繼續與香港政府和持分者緊密合作,進一步加強香港展覽業的發展,希望對香港的經濟作出更多貢獻。」
協會今年慶祝成立25周年,慶祝活動由年初3月開始,協會與香港旅遊發展局一同協辦「國際展覽業協會第十屆亞洲公開研討會」及「國際展覽業協會可持續發展會議」。國際展覽業協會 (UFI – 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) 是國際展覽業界舉足輕重的行業組織,現有全球669個會員組織,包括展覽主辦機構,場館,業界協會等,會員來自83個國家,235個城市。這兩個業內的重要會議適逢協會25周年在香港舉行,與會人數破歷年紀錄,吸引來自21個國家及地區超過300名展覽業內人士聚首一堂。
協會並於6月30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25周年晚宴,超過450名協會會員、政府官員、領事館代表、貿易專員、其他行業代表、來自珠三角的展覽業協會代表等濟濟一堂。主禮嘉賓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先生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常任秘書容偉雄先生亦有出席晚宴。
照片說明:
2015年6月30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25周年晚宴上,主禮嘉賓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先生(前排,左數第四位)與協會會長簡志偉先生(前排,左數第五位)及協會執委會委員合照。
補充資料:
1. 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的展覽業調查涵蓋 2014 年 1月至 12 月期間在香港舉行的主要展覽會的參展商數目、到訪人次及展覽攤位面積。所包括的「商貿」及「商貿及消費」展,面積大於2,000平方米。
2. 協會向54家展覽主辦機構發出問卷,該54家機構於2014年在香港共舉辦149個展覽會,其中 108 個是「商貿」及「商貿及消費」展,其餘 41 個是消費者展覽。本新聞稿內所列數據乃根據 101 份從「商貿」及「商貿及消費」展收集到的問卷統計而成。
3. 調查中,「亞太區」包括澳洲、紐世蘭、南太平洋、北亞、南亞及東南亞; 「國際地區」則包括歐洲、美洲、非洲及中東。
4. 展覽會到訪者統計以人次計算,即同一訪客參觀兩個不同場館同時舉行的兩個展覽會,將作兩次計算。

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
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成立於 1990 年,旨在推廣香港成為世界級展覽及會議地點與商貿展覽的亞洲基地。協會以代表展覽業會員利益為大前提,團結業界,積極與政府、立法及法定機關、傳媒及公共組織等就展覽業於香港經濟所扮演的角色,進行商討。此外,協會亦提供各項培訓課程,並負責搜集、分析及派發與展覽業相關的信息及統計資料。協會現時擁有111名會員,包括展覽會主辦機構、展覽場館管理公司、承辦商、酒店及旅行社。 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是國際展覽業協會和香港總商會的會員。
新聞界如有查詢,請聯絡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行政經理廖婉翹小姐。